传"香蕉艾滋病"引关注
*瓜、西瓜等常常"躺枪"
传香蕉染上
艾滋病
近日,有媒体曝出香蕉也染上了难以治愈的
艾滋病
。被称为
香蕉艾滋
的病症全称为
*叶病热带第4型
,近期由东南亚蔓延至莫桑比克及约旦。
上流传这则关于香蕉的报道内容触目惊心:专家称,这种无法抵抗的病*可能最终摧毁全球多达85%的香蕉生产。世界上的香蕉或将面临灭顶之灾。
这则消息的用词非常不准确。
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专家、广西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良种快繁及栽培研究室主任牟海飞告诉南国早报,因为该报道里并没有更多详实内容及专家名称,按照有限的信息推断,所谓的
香蕉艾滋病
应该就是常说的香蕉枯萎病。香蕉枯萎病俗称香蕉*叶病、枯萎病或巴拿马病,主要是由香蕉镰刀菌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引起,是植物性病害,只会影响植物的健康、产量等,不会传染给人或动物,不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香蕉枯萎病确为香蕉产业的
头号敌人
,但它不是一个新问题。1996年,这种病菌首次出现在我国大陆地区,袭击了广东的香蕉。目前香蕉枯萎病在福建、海南、广西、云南等省区先后都有发现。2013年南宁综合试验站调查,目前在我区的部分香蕉产地,香蕉枯萎病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防控枯萎病是我区香蕉产业刻不容缓的课题,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一直在为我区蕉农做相关防控培训和指导。
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站长邹瑜告诉,为了应付香蕉枯萎病,广西农科院生物所、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南宁综合试验站已着手进行抗枯萎病品种的引种筛选、无病*种苗培育规范以及进行配套抗病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以维护广西香蕉产业的健康发展。
香蕉多次
被生病
据了解,这已不是香蕉第一次
被生病
。
此前曾一度流传的
乙烯香蕉
会导致儿童性早熟,造成对香蕉产业的巨大伤害。但事实上香蕉必须经过催熟环节,各种营养物质充分转化后才能食用和上市,这是香蕉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乙烯的催熟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植物生理生化反应过程,不是化学作用过程,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乙烯是气体,用完后就挥发掉了。
2007年左右流传的
海南香蕉致癌
,是对香蕉枯萎病进行
推理想像
的另一版本
传闻称人吃了患
香蕉枯萎病
的香蕉后,也会得癌症。该谣言导致当时香蕉价格巨跌。
香蕉枯萎病,主要影响的是香蕉的种植、收成。
牟海飞表示,跟人吃香蕉的后果没有任何关系。而且用
艾滋病
这种词汇来比喻香蕉,让进行香蕉科研多年,与香蕉
日久生情
的牟海飞感觉很不合适:
植物病害和动物病害不同,病理病原都不一样。用这个来比喻植物病害是不科学、不负责任的,会让人联想到艾滋病的恐怖病症,会对香蕉产业带来很不好的影响。
科普谣言
何时休
不光香蕉会遭遇了这些待遇,*瓜、西瓜等作物也常常
躺着中枪
。
比如一度流传的
避孕药*瓜
在生长过程中用避孕药涂抹*瓜,让*瓜
顶花带刺
,一直保持着新鲜的卖相。这样不负责任的报道让广西农科院的农业专家也很郁闷:避孕药怎么可能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使用?后来经证实那是一种国家许可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关报道做了一个很不恰当的比喻。但即使后来进行澄清,这则传闻已经造成*瓜滞销。此外还有
西瓜爆炸
地里的西瓜还没成熟就裂开爆炸,瓜田里
满地开花
,未经求证就对使用膨大剂进行了一番推测性报道。类似报道,尤其在上,从未停息。
这类消息往往过于放大,或者以偏概全,导致大家想象。
牟海飞表示,媒体在进行相关报道时,用词应该慎重,尤其涉及到科研、科技的内容,要严谨,不能为了吸引眼球,随意比喻。对于有争议的问题,要在业内有了统一的认识再进行报道。动物、植物方面真的发生重大疫情,要由权威部门进行统一发布才准确。
此外,公众也要提高对信息的辨别力,多些科普常识。据了解,自治区科协也正在摸索
科普发言人
制度,当传闻发生,公众难辨真假时,组织权威专家来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