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营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水立方咋成了烫手山芋t3e5bj2k [复制链接]

1#

“水立方”咋成了烫手山芋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奇勇介绍,“水立方”2011年自营收入为8800万元,但成本费用却高达9929.9万元。(《新京报》12月28道)北京奥运会期间曾经风光无限的“水立方”如今入不敷出并不让人感到奇怪,但2011年自营收入8800万元、成本费用9929.9万元,这两个数字还是出乎许多人的意料。通过“水立方”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奇勇介绍的收入支出具体情况,我们才知道,原来“水立方”仅在2011年就承办了68项赛事,接待旅游参观、游泳和嬉水的游客总数达208万人次。应该说,这些都是“水立方”得天独厚的优势,远非其它体育场馆所比。但8800万元的收入并未让“水立方”成为赢家,高达9929.9万元的各项支出费用还让它背上了1100余万元的沉重债务。据了解,在今年10月召开的全国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经验交流会暨2011年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议上,“水立方”曾作为典范介绍了其运营管理和对外开放的情况经验报告。也就是说,在全国体育场馆设施普遍闲置、负债经营的情况下,“水立方”应当属于经营较为成功的个例。仅2011年,“水立方”承办跳水、短池和花游3项国际赛事就获得了960.2万元的资金支持。虽然“水立方”拥有坐落北京的优越和水上项目的优势,但其巨额收入也有一定的偶然性。重大赛事固然能得来收益,但毕竟次数有限,而随着北京奥运会的远去,人们参观游览的热度也会持续降低。杨奇勇也坦言,今后“水立方”的运营压力会越来越大。但“水立方”的运营成本却不会因为这些因素而压缩和减少,场馆维护、资产折旧、能耗及劳动力成本等费用,还会随着场馆的老旧而不断增加,“水立方”今后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收入减少而支出增加的现象。至今仍有诸多赛事承办且名声远播的“水立方”命运尚且如此,遍布全国的大量“一次性”已建成体育场馆如今更是惨不忍睹。为举办赛事而兴建体育场馆本无可厚非,不少地方也希望借助承办重大赛事来提升城市形象,推动基础建设。于是,一大批功能齐全、造价高昂的体育场馆陆续建成,在圆满保障赛事完成的同时,举办方也期待这些场馆设施能够在赛后长期发挥作用并创造效益。但无论是堪称世界顶尖赛事的奥运会还是一些地域性的专门赛事,能够真正做到如此双赢的几乎没有。重大赛事的举办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提升城市形象,但在让举办城市风光一时之后,都会再让它们背上无法放下的沉重包袱。但即便如此,举办赛事依然让许多城市趋之若鹜。我们尚不能把赛事经济称为“*瘤”,但从“水立方”现象看,被各地所热捧的赛事经济也绝对不是“香饽饽”,只能是“烫手山芋”。赞相关美文阅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